守护长江生态屏障 向家坝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
系统推进鱼类人工繁育放流 保护水生生态
水电开发难免会影响到河流的水生生态。据了解,为减小水电开发对鱼类的影响,向家坝施工区于2008年建设了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主要承担金沙江、岷江珍稀特有鱼类人工繁殖、培育和放流工作。放流站建成后,开展了长鳍吻鮈、圆口铜鱼等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每年向长江放流珍稀、特有鱼类苗种,以恢复、补充和扩大其种群数量。
截至目前,增殖放流站已成功举办放流活动18次,共放流珍稀特有鱼苗近140万尾。2009年底,该站被中国科协评定为生产设施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为促进捕捞渔业增收,开展四大家鱼放养试验,根据在三峡库区生态渔业研究和示范的经验,自2013年起,三峡集团与库区有关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了向家坝库区渔业资源增殖项目,探索一条既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生态渔业发展的道路。
细处着手 多项生态环保措施并举
除上述方面外,在向家坝工程建设的不少细节中,也看到了践行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子。
为了解决泄洪雾化的影响,向家坝水电站采用底流消能方案,并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大型洪水消力池。高速水流脱离底板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泄洪雾化问题,使得下泄水流基本顺应河势。
为有效保护施工区生态环境,工程从水、气、声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结合地形优势,将原有的黄沙水库扩建成200万立方米的废水沉淀池“尾渣库”,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在水电行业首次引入DH高效旋流净化废水处理工艺处理混凝土生产系统废水,并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为水电行业解决混凝土系统生产废水处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降低施工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对县城的影响,利用施工区地形屏障合理规划施工布置,建立隔声屏障、采取隔音消声等综合措施减少了噪声危害。同时,在施工区实行全面动态环境监测,为环境污染的控制、工程环境管理、环保工程竣工验收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管理三峡、保护长江”,向家坝水电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践行“全生命周期”水电环保理念,守护长江生态屏障,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电站的综合社会效益,努力把向家坝水电工程做成工程建设好、环境保护好、移民安置好、综合治理好的西部水电典范工程。(毕芃 夏方海)